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九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

我国文化企业“第一梯队”的名单,定了!

6月7日,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第9次入选,是我省唯一荣膺该项殊荣的文化企业。

六月正是赶考季,“出版豫军”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化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上,究竟写了什么?

第9次跻身全国文化企业“第一梯队”,“成绩单”背后的秘诀又是什么?

俯瞰河南出版产业园记者赵墨波摄

资产总额.25亿元

创新发展势头正劲

自年以来,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连续15年发布“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入选“30强”企业的重要考量标准。在经济效益考核方面,则主要考量企业的“主营收入”“净资产”“净利润”三大指标。

9次上榜,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业绩不俗。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资产总额达.25亿元,净资产.8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净利润9.96亿元。

成绩背后,是强劲的产业转型驱动。

记者采访得知,就在今年5月22日,华为阿里腾讯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作业帮、金东数创、大丰实业等业界头部企业齐聚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分别签署了“中原数字创意谷”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简称“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

5月22日上午,“中原数字创意谷”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企业签约仪式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隆重举行记者赵墨波摄

据介绍,当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正在成立以版权智库、智慧教育、研学文旅等8个板块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的主体结构。而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头部企业的认同和支持。

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改革部主任李红伟介绍,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项目是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牵头,联合文化产业链内的上下游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文化产业创新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取长补短,聚合力量,实现良性发展。

其中,受到头部企业青睐的研学文旅、版权智库、智慧教育等版块,发展势头强劲。据介绍,目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不断扩大研学合作版图,分别与郑州、鹤壁、南阳、林州、汝州、新县等地达成战略合作,开发落地研学、课后延时服务、劳动教育课程余门。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数字文创研学中心研发的课本剧《司马光砸缸》视频截图

在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河南省版权登记平台也上线试运行。平台上线后,河南省的作品登记工作将具备全程线上办理能力,著作权人可以在线上一站式办理作品登记相关业务,大幅节省办理时间、提高办理效率、强化作品保护效能。

学术“大部头”

也能让普通读者沉浸式视听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30强”企业重要的考量标准,其中,精品内容出版,又是重中之重。

据中原大地传媒出版与国际合作部统计信息显示: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获得国家级奖励资助项目52种,省部级奖励资助项目种,包揽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省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图书类全部项目,均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记者采访发现,其中,有不少图书可圈可点:《长征路上小红军》等4个项目入选中宣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河南藏甲骨文集成》等8个项目入选-5年国家古籍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全宋笔记》(册)、《三十六声枪响》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秘境回声》获年度“中国好书”。

“近几年,集团坚持全面落实‘双十计划’产品线发展规划,聚焦获奖书、资助书、畅销书、版贸书,注重提升出版物的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和生命力,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内容传播强基工程,鼓励各出版单位出好书、出精品。”出版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王建新表示。

王建新告诉记者,“双十计划”产品线发展规划始于年,时任中原大地传媒总编辑的耿相新认为,当时公司旗下10家出版社的出版结构大而散,就提出各家出版社要有一到两个重点和主攻方向,在细分出版领域做到全国市场的头部。

“随后,按照集团规划,各社形成了文献中国、考古中国、手工中国等一大批特色产品线。”王建新说,目前,大象出版社的文献类出版跻身全国前三,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手工类出版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达30%,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等销售成绩在开卷数据中的同类出版社排名第二位。

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全宋笔记》(册),正是大象出版社“文献中国”产品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双十计划”的显著成果之一。

大象出版社社科文献编辑部主任李光洁说:“《全宋笔记》从立项到出版历时19年,经历了四任领导班子。每一任领导都对项目给予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yswh/yswh/15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