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曾浩老师
这次我们不聊经济学
曾浩
管理学院经济学任教老师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课风格轻松愉快,亲和力强,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大家只了解曾浩老师精通经济学,或许不知道曾浩老师对广府文化也是如指诸掌。这次我们不聊经济学,聊聊广府文化。
我自己对广府文化就有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在班里讲过广府文化,因为我自己对广府文化就有浓厚的兴趣,刚好有个班的课错开了,就多了一节课,因此就讲了一下广府文化。其实我的远祖应该说是客家人,而且我在广州呆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如果作为本土人,母语又是粤语,他可能反而不感兴趣,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且又非常深入社会,所以就会对它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不过我是中年以后才对广府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前不会去深究,然后才慢慢的对广府文化感兴趣的,就开始有所了解。
广府文化是以水为主要特征,化水为渠
广府文化这个范围很大,广府文化不能等同与广东文化。广东文化有三种大的类型,包括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广府文化。然后对于文化从严格来讲,最核心的就是珠三角地区,南番顺就是最核心的,那么对于外围的话,我们说广东省其实是有好多府的,像韶州府,以前还有潮州府,梅州以前叫嘉应府,还有像茂名、湛江以前也叫高州府,它有很多这种行政规划,那么广府广义来说就是指广东省,狭义来说就是指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那广州以前管的地方就是比较广,以前有一首歌诀:南番顺东香,清水化城龙,三新一支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香山、清远、三水、从化、增城、龙门、新会、新宁、新安、花县)。就是这个歌诀就可以把广府的地名都列出来,广府就是这样圈的。
现在的广府有些改变,很多地方在文化上发生了变迁,像龙门县,龙门县原来也是属于广府的,但它后来就成为了惠州的一个部分,现在以客家话为主,还有像广府北边的最远边缘是跟韶关搭界,就是清远再往上,这些以前都是属于它的地区,现在这些地方逐渐的被其他的方言和普通话占了优势,从整的来说广府文化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那么这种广府文化是以水为主要特征,化水为渠。广府文化其实就是源于珠三角这些河流,对于水大家都知道,在传统文化中,有句话叫金能生水,所以一般讲水的话就是在暗喻钱。像一百元就叫“一舊水”,这是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引申而来的,它是一种水的文化,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柔,比较容易变通、比较细腻,它有一种商议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粤语是比较柔和的,讲话中有着商议的那种口吻。
广府文化所属地区
广府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
我们知道经过很多朝代的更迭,两晋南北朝以后,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民族大肆的蹂躏中原,那个时候造成了大量的人口南逃,然后就到了五代十国,唐朝以后,又是一次大规模的南迁,那时候叫做衣冠南渡,就是那些穿长衫的士大夫大量的往南方迁移,把汉族真正的精华血脉带到南方来。还有就是我们说的蒙古、元朝时期,中原地区经历少数民族的蹂躏,所以总的来说民族性格就变硬了,像我们说现在日本人很彪悍、锐意进取的性格其实就像战国时代的中国人,重义轻生,喜欢动用武力,形成了刚烈的性格,其实都是属于中国古老的汉族传承。虽然现在我们说中国的民族性格有很大的压抑,那么广东地区有个好处就是说它虽然不断受到中央王朝的压制,但是我们说起码在语言方面保留了古汉语的痕迹。而且我们都知道,当年他们敢于从本乡本土离家出走,往南边逃跑或者迁移,去寻找新的天地,那种冒险的精神和对新事物的渴望的那种本质是很明显的。现在改革开放后广东发展较快,跟它的民族性、地域性是有关的,所以说像这样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开发性,更少的排外性、包容性,这是主要的一个特征。
另外,它也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侵蚀,毕竟这种语言跟其他语言不同,这种习惯性的思维、表达法是完全不同的,是属于广东的那种思维。北方人会想这是广东人的奸诈狡猾,事实上广东的文化底蕴比较贴近古汉人的思维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直,就像我们说的那个矛盾产生了,北方人是说摆平,广东人是说搞掂,“掂”就是直的意思。广东人的思维是比较直的,而北方人讲话会迂回,这种文化跟西方的文化比较相像,因为跟西方人比较亲近,当接近这些东西时,又会及时复苏传统的文化,所以经济、文化一下就会爆发和繁盛起来。广东处于一个小的地区,它跟中原隔绝已久,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民族深层气质方面,跟中原是有些偏差的,以至于说从一个局外人的观察,从西方人观察广东人的性格和东南亚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与所谓的中原性格是有差距的,这是它的一个遗憾。北方的语言跟现代汉语、粤语的差异很大,语音的发音规律和语音语调都变了,但是他们长的比较高比较白,长得比较壮硕。所以现在区分北方和南方人不用介绍,一看长相可能就知道了哪个是北方的哪个是南方的。
那么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就有很大的损失,现在用普通话读唐诗不押韵,那么粤语和客家话读粤语都比较押韵,南方还包括闽南话、潮州话,潮汕方言其实是闽南的子方言,那么就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押韵,因为沉浸了中古时代的语言特色,那个时候的人就是用类似的方言去作诗、讲学,严格来讲就是从周朝、秦朝时候的语音和语速其实都在我们广东的语言系统中可以找到。其中存古性最高的还属潮汕话,换而言之跟普通话的差异也最大,就是说北方人是不知所意的。我们知道广州是广东省的中心省会,而且说是个客,客地,来做客,北方牵引过来的人都会集中在这个地方,经由韶关南下,然后下到广府地区,这样的话我们说粤语其实跟普通话很多语速更为接近,现在来说就不会像潮汕话那么难懂,北方人住一段时间差不多就能听懂了,虽然还不能讲,但还是能大概听懂,这是一种很显著的特色。而客家方言严格来说比前面两种方言上的存古性就要差很多,因为客家方言的形成基本是在唐朝结束以后,在宋代发展。客家话是宋代的官话,就是在中州叫做中州古韵,它是古时候的河南话,因为它以前经历了五代十国和两晋南北朝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古汉语是八个音调,粤语是后来发展了一个声音,是九个声音。那么到了客家话,音素就变少了,现在的客家话的音与普通话很近似,比较少。现在我们说中国古汉语研究者,一般来说,如果他不是广东籍的,如果他的母语没有任何一种广东话的音素在里面,他研究古汉语就可能非常困难,因为他无法去承接这种东西。对于我刚讲到的广府文化特质,我是觉得其实它是很有活力的一种文化。
但是很遗憾,像我的儿子,我的儿子现在读高中,他们这一代人的粤语很糟糕。因为上课长期是要讲普通话的,他能够讲得很准,但是要是一些很生僻的字就不知道怎么讲,乱讲一通、随意发音。还有一些习惯表达法完全按照普通话来讲,所以就形成这种状态。我们知道语言其实存在一个地方就是那种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当语言变迁时,那种精神和气质就慢慢的脱落了。现在的香港人对广州的粤语都不敢恭维,严格来讲,现在香港懒音比较多,虽然他们的粤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粤语总的来说表达习惯和思维都保持着四九年的广州人的那种心态和心理活动。但现在广州变化太大,,像现在广州和香港人说话的口音一听就听得出来的,广州口音以前是比较柔软的,现在变硬了,就是硬邦邦的,北方的一些东西都掺杂进来了,使得一些人说话的音节比较高,像香港人说“声大夹恶”,就是说声音很大,而且是恶狠狠的感觉,一种居高临下压着你说话的感觉,那么这些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损失。
为什么广东话会给人一种很好听的感觉
广东话的语音比较多,我们真正的古汉语有四个基本的音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有这四个基本的音素,普通话其实只有平声、上声、去声,而没有入声,而且广州话里平、上、去、入这四个调又分阴阳,所以其实是八个调,然后在自己的发展中又加入了中间的一个介音,就变成九个声。所以这就显示了它具有音乐性,像过去大家说老一辈人他写粤曲就是“打曲”按照粤语的平、上、去、入,就是把粤语的表达音乐化而已,就像我们都很熟悉的《帝女花》中有一句是“落花满天蔽月光”,它用粤语来说就是用很平直的说法,就是落花满天蔽月光,他就是把他的语音变形一下就唱出来了,音乐性很强。古时候大家都会唱词,宋朝的宋词就是靠这样唱的,它是按照平、上、去、入,后来加入一些自己的音乐技巧,然后它就变成歌了。而现代汉语就不能如此了,它音素缺失太多。因为严格来讲,现代汉语只有平、上、去,没有入声,入声就是短促的收尾的发音,它没有,而且它的平、上、去也不齐全,比如说平声有分阴阳,它是叫做阴上、阳上,而现代汉语的上声只有一个,没有区分阴阳,入声也只有一个,所以语言听起来就是说律动性不强。当然我们说北京人的普通话说得也很好听,也是有音乐性的,但是它又和粤语是两个系统,它不是一个系统,像今天要唱京剧只能重新来过,所有的那个曲调都要重新拟定,它没有办法根据那么少的音调唱出来,而粤语是可以的。像早期一些粤语歌也是这样子的,那些会写粤语歌的香港的一些老词人,比如像黄霑,那么他写时也是按照粤语的发音规律来写,所以听起来就会觉得很好听,而像现在很多人唱的一些歌就不敢恭维,当然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但是对于我们四十多岁的人来说就会觉得很不入耳。
现在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而不是粤曲
因为流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表达,激情表达,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一种无规范自由的感觉。传统音乐有个特点就是说有平仄的规律,是按照那个词来押韵,像以前粤曲打曲时也是会很讲究那种韵,没有韵就不能那样唱,因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认为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其实是与金木水火土相应对的,它对应着人体的五种内脏,比如说金对应的是肺,火对应的是心,水对应的是肾,木对应的是肝,土对应的是脾。那么宫商角徵羽对应的是五音和五行,所以古人会很讲究的做什么音乐都要求乐而不淫,伤而不悲,就是说不能过。像现代人那种要不就是狂喜要不就是狂哭或狂悲,很多人没有修饰过声音唱歌就是狂吼,也受西方的影响,他们认为这样很刺激,能够激发斗志,激发人的精神,带来快乐,但是事实上我们说古人认为它会伤了五脏,以悲过头的音乐会伤了你的肺,你斗志过分昂扬会伤了你的肝,肝又是跟目相对应的。古人就是把这些一味就是讲究感情宣泄的音乐叫做靡靡之音,靡靡之音是不健康的,而且是不加节制的,就是古人说的淫,这个“淫”并不是现在说所的情色而是指放纵无节制的,所以淫乐就是不合适的。那么这种传统就一直持续着,做什么事都不宜过度,音乐也是中规中矩的,所以这样才会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的同时又能得到内脏的调理;另一方面,乐的繁体字和药也是很像的,乐、药是同源的,药去掉草花头就是音乐的乐,加上就是药,而为什么呢,就是音乐可以治愈,疏导肝,平解你的肺中郁积的东西,身体渐渐就会好起来。传统音乐它就是切合传统文化,而且跟中国人对宇宙观的认识,跟五行和阴阳是吻合的,包括语言,粤语也有阴阳调,阴声阳声都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传统文化,所以广东人性子也比较柔和,因为这是语言造就成的,用来调节自己,所他们说话比较轻声柔气而这个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因为传统文化的衰微导致现代文化的崛起以后所带来这样的特性,而流行音乐的问题,也不是说不好,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不能一概否定,只是说他们的区别所在,古人认为音乐很神圣,有助于调节身心,用这个东西去抑制你,所以写东西的人都很在乎自己的音乐,他希望自己的音乐永远流传下去,而现在什么是流行呢,流行就是几年一换,几年一换。这也不怪他们,因为现在写曲的人他们志趣不同,目的不同,音乐风格也不同罢了。
广府文化离不开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离不开“鲜”
广府饮食总体上就是清淡,因为粤菜还是讲求原味,比如“食在广州”讲的就是原味,这是一些高等阶层的爱好,源于在古代的时候北方下来的士大夫他们所追求的原味。古时一些平穷人家的食物放久了就会馊,如果不用一些辣的、酸的、咸的和麻的东西去腌制它就会压不住那股味,所以一些贫苦人家会用一些辣的酸的东西去腌制它,广东人说一辣掩百味,所以广东人认为辣会把食物的味道盖住,所以想要吃清淡的食物,这是贫苦人家所不能追求,就只能是高等阶层才吃得起的,他们样样都要吃新鲜的。第二就是广东是比较热的,热的话东西就放不久,在古代的时候的那种医疗条件下搞不好命都会没了,所以会尽量保持原味,比如像在烹制鱼的时候,厨师就会让放的调味品少一点,所以我们说广东人嘴巴很尖也很挑剔,一吃就知道鲜不鲜。而像顺德人就更加厉害,他们对吃鱼的研究程度就更深,比如像从河里面捞上来的鱼是圈养还是野生的鱼他们都会知道,因为圈养的鱼肉可能会僵硬一些,没那么鲜活,他们都能吃得出来,可想而知他们对原味的执着,所以广东人还有个词叫失魂,失魂鱼,是形容人六神无主的样子。像北方他们如果觉得鱼腥的话就只能放姜放辣椒去掩,广东这边蒸鱼的时候就会用筷子做支撑把鱼架上,让腥水滴走,然后才放到碟子上来,这样鱼就没有腥味了,才会蒸的那么好吃,北方人所以会觉得广东人蒸鱼的方法很神秘。所以广东菜虽然吃法讲究,但是结合到根子上来说还是注重原味,要清淡,原味就是你厨艺遮掩不了的。
如何去传承优秀的广府文化
这个目前来看的话,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外界大环境的话是比较难传承的。例如语言,它的根就是文字,现在许多人对于广州话的字不知道正字,写不出来,如果没有文字知识的话,语言恐怕就会很快走向衰微,只能成为方言,尽管联合国认为广府文化是一种语言,认为是独立于现代汉语的一种语言。但是现实的处境很可悲,因为没办法打出广州字,但如果要学习的话,除非多点看一些香港以前的电影电视剧或者本土杂志,但现在都比较少了,因为回归以后,他们开始说两言三语了,也是越来越执着地讲普通话。现在很多年轻一辈的发音都有一点变化了,慢慢的变迁了,例如说红萝卜会说成胡萝卜,梳化会说成沙发、沙律会说成沙拉,他们会直接按照汉语读出来,所以语言常识不知不觉就会被噬掉。当然我们也可以去讲,包括有些歇后语,一些古老的用法现在也没有人用了,所以语言文化真正要去发扬光大是比较难的,但我们真的有意识到的话,可以去多讲,看一些老的港台的电视剧,一些比较经典的,比如像《大地恩情》、《上海滩》那里面的粤语其实跟现在广州的市井语言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你现在看香港人说的话更柔、更轻,更往上飘,它连重音都没有了,就像我们传统的粤语,有些字是有区别,比如像中国的“中”和闹钟的“钟”,现在的发音是平的,一个音的,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音,像中国的“中”它是往下降的,闹钟的“钟”是平的,这是传统的广州音。但其实香港也开始脱落了,有一些音调也变了,广州是语言的特色还保存着,但是词汇衰退了,香港就是词汇保存得挺好但语音变化很大,所以只能互相补充。而现在的高校系统,像老师是广东本土人其实基本上是比较少的,会讲粤语的就更少了,而且上课也是不允许讲粤语的,所以大家很难学到很多的书面用语,像一些很生冷的字,可能父母那一代会知道的多一些,在学校是不可能接触得到的,主要是这几年变化的比较快,特别是零八零九年后,像现在那些中小学不准讲,同学互相举报,不让小学生讲白话。现在在这里我也是很少讲粤语,会觉得拗口,因为本来粤语就不是母语,虽然很小就生活在这里,但是我还有母语,而且还有其他的语言,粤语就不是非常娴熟,像这种环境就更难讲了,然后就会讲普通话,觉得普通话更容易表达出来,因为普通话是很强势的语言。像我们那个年代经常看的香港片会反复的在大陆播放,但是现在不放了,就像周星驰那些很经典的影片也不放了,其实周星驰的口音是很标准的西关话,是属于很标准的广州音,因为周星驰很注重传统,所以他是故意讲成这样的,还有他的搭档吴孟达,他们讲的都是很标准的粤语,那么现在大家都很少看见了。
广东技术师范天河学院
管理学院
足迹编委会
管理学院自己的文学组织
长按治疗白疗癜风用那些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jkys/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