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饮食文化,品读源远流长

饮食文化包含了人们在进行饮食活动全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元素。中华饮食文化于古代人民的生产实践当中产生,并在发展中衍生出了多元的饮食内容和文化形态,最终沉淀为具有物质、精神双重价值的文化成果。从外延来看,中华饮食文化已超越了“食”本身,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品位和价值意义。

“中国人无所不吃”的观念则体现了饮食内容的差异。我国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十分有利于谷物的生长,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发展形成了稻、黍、稷、麦和菽五谷为主,并且辅以瓜果蔬菜的素食饮食结构。同时我国中原地区深居内陆,地形多样,山川河流,盆地丘陵相互交错,不适于大面积畜牧养殖业发展,种植谷物类食物也是满足人口所需的有效方式,因而碳水化合物成为国人的主食。而食用的肉类除了家禽、猪、牛和羊之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事实上,中国人饮食结构以五谷素食为主,辅以“五果”“五畜”“五菜”,而“五谷为养”是主食,其余只是辅助。正是上天如此丰厚的馈赠,使中华子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并使中国祖先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创造出了无数的美酒佳肴;也正是这种馈赠让聪慧的中华祖先深刻清醒的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上天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之情;而这种感情就是两千多年前《周易》中提出的“敬天保民”思想,即敬畏上天,遵从自然规律,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世代繁衍。

至于对各种昆虫以及狗肉等的食用,则是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不得不扩充自然食物来源,同时发达的早期文明使得烹饪技术能够满足热食、熟食的需求,国人将食物加热煮熟且配合香料烹饪,既能够丰富口味,也可以是烹饪更加便捷迅速,确保食物卫生,自此火锅也就兴盛起来。

中华饮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礼”的内容,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德”的高度重视,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对人情世故的无比眷恋。。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以主食的种类和佐食的多寡有无来区别人的等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食谱、菜谱和酒文化,以及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内容,都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蓄和遗留了丰富的历史意蕴。因此,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你随处都能发现历史的足迹,历史的积淀。从全新的味觉感受出发,亲近历史上的美馔,于流光中见证调鼎之美,在舌尖上寻觅古今之变,体认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欢迎点赞,分享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yssp/yssp/14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