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讲故事FM一阙巴渝史,细数码头人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巴渝人依山为城,临水而兴,小码头扩展为集市,小集市渐渐变成了重庆——这一座独一无二的大山大水不夜城。曾经,重庆四面是山,出门见坡,迈步是坎,江河环抱,临水而居,操舟出行,航运业日益兴起,接连造就了重庆的大小码头,而这些码头,便是老重庆的源头。在本期的老街讲故事中,我们将带您走近老重庆码头,为您讲述那些“码头人”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货运繁忙的老码头

清代康熙后,随着战争平息、移民入川,货运繁忙,来自不同地域的“码头人”,为互相照应,自发结起了类似于“同乡会”的小团队。由于走水路运输,他们多信奉水龙王,且有自己的团会“王爷会”,并建有“王爷庙”。“王爷会”用来处理行船事务、生意往来以及船民联谊;“王爷庙”内设有茶馆和旅栈。那时,每逢农历六月初六还会有一个王爷庙会,届时,来自不同地域的船工除开行驶在外的均要停航一天,船工们聚在一起吃茶、听戏,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末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末龙王庙码头

民国时期,重庆城的各码头仍旧分布着很多团体,各个码头上演着精彩程度不亚于“上海滩”的传奇故事。当时的重庆“码头人”,绝大部分都是底层的码头工人。这些人大致分为三类:搬运夫、船工纤夫以及其他工人,其中搬运夫便是码头工。码头工在过去被叫做“力夫”、“脚夫”、也被称为“下力棒捶”,都是吃的航运饭。此外,频繁上下码头的还有近万名挑水夫,旧重庆自来水供应不足,要靠他们从河边往城里挑水,抗战时期,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就是这些挑水夫的真实记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巴人汲水图

码头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码头船工,靠水吃水的码头生活,使得船工之间衍生了一系列的生存准则,其中就包括“船家禁忌”。码头上的船家禁忌很多,较为通行的规则是“八不准”和“四不开航”。其中八不准指的是:一不准上坡吃饭,二不准船头方便,三不准在跳板上提水,四不准赤身看舱,五不准拉跑头纤,六不准乱开铺,七不准看舱时说话,八不准吃坐汤饭(指先舀饭后舀汤);四不开航指的是:老鼠上坡不开航、犯了忌语不开航、逢忌日不开航、阳公忌(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也不开航。犯了忌的人,“轻则置办酒肉香烛祭神,保佑航行平安,重则扣除工资,逐令下船”。

图片来源于网络-长江上的轮渡

船工们在行船、泊岸和日常生活中,为求吉利,对于“翻、倒、到、沉、漂、打烂”等字眼讳莫如深,于是他们将翻说成“掀”,倒水说成“倾水”,到码头说成“拢码头”,称出了大事为失吉,将货损人亡叫“王爷升天”、“关公挑袍”。

码头人的诸多忌讳,其实也是由于行船风险大,为祈求平安,寄托着他们的美好希冀。因此,所有生活在码头上的工人都会遵守这些准则,即便是平时大大咧咧的船工,也会谨小慎微

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庆老码头照片

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普通的码头工,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格外深明大义。年9月,当日商联华轮载日货抵渝时,朝天门、太平门等7个水码头船工一致提出:不作日人役,不运日本货”,拒绝为日轮装卸货物;年8月,川东船工成立“大小河船桡劳工总会”,其宗旨为保护工友利益,反对无理压迫,反对苛捐,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内河航行权,参加国民革命。老重庆码头工人们深晓民族大义,在抗战时期,大大小小的码头上,涌现出无数爱国事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老码头照片

抗战时期重庆水路客运达到顶峰,轮船多了起来,码头也多,码头行人密集,大排档应运而生。其中以大锅菜最为行销,走拢就吃,时人谓之“十二象”,这里并不是生肖十二属相,而是指只要是肉,都一锅混煮,按碗计价;“闹龙官”是大餐馆伙计收集的佳肴残余,再加白菜煮一大锅,有油水,好下饭,所以也不乏顾客;“帽儿头”是一大碗堆尖的糙米饭,分量旺实,很受“下力人”欢迎,其下饭菜主要是豆花、咸菜。论份卖的荤菜一般为红烧肉、蒸烧白、粉蒸肉,下酒菜有卤牛肉、烧腊、鸭杂碎,极少有小锅炒菜,连面条也都是大宽二宽,抄手皮厚若水饺皮,包子更是大肥肉馅,皮厚馅少,这些码头大排档,便是重庆饮食文化最朴实的样

图片来自网络-重庆深夜排挡

有饭就有茶,在码头,茶馆常常设在席棚内,棚内卖的盖碗茶,茶叶多半是大茶馆泡过,捞出来晒干后又用,优点是便宜。评书、荷叶、金钱板等曲艺表演,大多都在草棚茶馆内进行,因收入不能附在茶资内,艺人在说一段书或唱到关键时,会有类似“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路话来卖关子,以博得满堂喝彩,获得收入。

图片来自网络-老重庆茶馆

小小码头,包罗万象,各行各当都在码头谋生计,民间艺人在这里讨生活,草台戏班子逢年过节时也多在码头搭棚演出,每天上、下午两场,没有座位,观众全都站立观看,遇雨自行散棚,属于不折不扣的“坝坝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坝坝戏

坝坝戏演完的傍晚,曲终人散,渡口落日沉沉,码头炊烟袅袅。为生计奔波的码头人,在此刻享受着难得的安逸。时至今日,重庆已成为一座“年轻化”的“网红”城市,老重庆的码头和码头人,连同那些光怪陆离的老故事,鲜有人记得。悠久的岁月,将过去的种种融为这个城市的骨血,成为巴渝文化难以割舍的底蕴,共同滋养着这座美丽的山水之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ttys/ttys/14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