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头观福集美食文化节开幕,他们把美食做成

今天(10月5日),澳头小镇被分外浓郁的美食香气包裹着,外地的人们慕名而来,本地的人们闻香驻足。

这一切,都是因为今天这里迎来了澳头观福集美食文化节暨观福品牌运营启动开幕式。

翔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叶晓东,翔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德,翔安区政协副主席徐得志,翔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郭三温,翔安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局长蔡阿在,新店镇党委书记张清海,新店镇镇长王达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澳头观福集美食文化节的正式启幕。

美食何来:从倌夫到观福

作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沃头蠔干粥的第七代传承人,蒋才建今天很忙。他走出平时久坐的办公室,穿起厨师的衣装,像先祖一样,当胪熬起粥来。

他迫不及待地告诉小编:“当年我的先祖就是在怀远湖边,在这个渡口,靠熬煮蠔干粥起家的。你看看我的身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蒋氏小宗啊。今天我能回到这里,感到非常激动。”

蒋才建介绍:我们澳头的蠔干粥讲究用高汤做底,都是用新鲜的猪筒骨配上去皮去头的鸡熬制出来的,就是为了给出海打渔的人添一些力气。

站在粥棚门口眺望,怀远湖畔点缀着一批有历史、有来历的景点:明朝时就已落成的乐安桥、广应宫,辟邪招福的风狮爷,和合共济的蒋、苏两姓家庙、近代觉民小学的校舍“我素庐”……无一不在讲述澳头人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历程。

那些岁月里,一村一乡内知名的厨师所做的菜肴,就是“倌夫菜”。今天,在寻找澳头古早味、重现闽南特色味道的探索之路上,澳头人发现、发掘、打造了新的“观福菜”。

一碗菜的讲究:从入口到入心

“观福”二字,意蕴悠长,既体现了澳头人对传统美食文化的欣赏尊重,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与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与耕耘。

你相信吗?在澳头,一碗菜里能吃出美味、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他们还打算吃到你的心坎里呢。

既然是美食文化节,肯定少不了美食的鉴赏环节。在观福美味品鉴会上,众多文史专家、美食专家、文化名人热烈交谈,尽情品鉴。

你很想知道他们推荐了什么菜,对不对?

面对这个问题,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略一沉吟,提起了一道翔安的常见菜色,地瓜粉粿。除了称赞这道菜里使用的蠔异常新鲜以外,他认为,一盘风味小吃里的深厚学问,应该得到今人的深挖讲透。

“明朝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洪朝选是我们翔安人。他在外为官多年,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请他母亲做一碗地瓜粉粿来吃。”彭老师认为,像地瓜粉粿这样的菜有十足的地方特色,同时又有历史底蕴、有文化内涵。吃菜除了吃出味道,还要吃里面的文化,这样才能记忆长久,回味悠长。

彭老师还认为,对于来到翔安、来到澳头的外地游客,就是要把这样乡土味浓的菜给他们吃,把菜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此一来,才能把澳头的旅游从单纯的农家乐,提高到特色游、文化游、智慧游的水平。

这就是一碗菜能撬动产业链的故事。这就是澳头人启动观福品牌计划的由来。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在路上

早晨,澳头村史馆尽情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村史馆内,布置古雅大方,件件藏品引人深思。无论是古先民的开拓进取,还是近代史上澳头的崭露头角,都使游客们赞叹不已。

(澳头村史馆的游客留言簿)

澳头此地,因渡而立、因埠而兴。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年,我国第一艘直通新加坡的货船就是从这里起航的。而如今,澳头是时候重新出发了。

澳头渔港特色小镇目前以“美术+美食”为抓手,着力推动传统渔村和渔港的转型升级,助力农渔民转产就业,通过文化引领、产业带动,精心打造中西文化交融、留住乡愁记忆的美丽滨海小镇。这次的面朝大海·超旷澳头文化艺术季就是一个乡村振兴的鲜明例证。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今天澳头启动的观福品牌,接下来计划依托澳头本地的餐厨体系,联合美食机构和品牌机构、跨界创作人、时尚达人、文史学者,共同探寻、定义、再现观福菜系,打造出一个新的“美食IP”,更好地讲述澳头的故事、澳头的海风与诗。

车流滚滚向澳头而来,人群经久不散。澳头的艺术氛围、澳头的菜肴名气、澳头的美丽景致、澳头的锐意进取,都在深深地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澳头,距离下一站产业兴、生态美、文化高雅、百姓有福的明天不远了。

编辑:韩 嬛

摄影:林木阳

校对:任旭萍

审核:袁晓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yswh/yswh/13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