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去尘丨文化大师李叔同的ldquo

在中国百年的近代文化史中,

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

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

是中国近代学术界的大师巨匠。

请欣赏古琴《送别》,演奏者张艺平

送别

词:李叔同

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首语言唯美且意境悠长的诗词,便是文化大师李叔同的经典之作——《送别》。

你知道《送别》的作者李叔同与交大的渊源吗?今天,就让我们致敬这位大师,走进李叔同在交大南洋公学时期的求学岁月。

在19世纪末的天津,位于三岔河口东粮店后街的李家是个大家族。年,李叔同就出生在这座大宅院里。父亲李筱楼去世时,朝中要员李鸿章前来吊唁,见到年方五岁的李叔同,顿时被这个孩子身上聪慧灵秀的气质所吸引,惊为“天人”。

年春夏之交,南下沪滨的李叔同接连参加了南洋公学特班、上海广方言馆的入学考试,均被录取,他毅然选择入读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那年,李叔同21岁,他将原名“李文涛”更为“李广平”。

南洋公学特班生李广平

因品学兼优,风度儒雅,艺术修养不凡,李叔同深得特班总教习蔡元培的厚爱。蔡元培在口述自传曾说,李叔同是其最为满意的学生之一。同窗黄炎培后来回忆到:“我和叔同是一九零一、一九零二年上海南洋公学——后来被先后改名南洋大学、交通大学——特班同学。同学时他刚二十一、二岁。“

特班总教习、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孙女蔡磊砢博士提供)

针对庚子事件、辛丑条约,蔡元培让学生写文论证,李叔同便以《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为题写了一篇论文,此篇文章立论明确,强调了弱国的生存唯有自强自立这一途径,蔡元培评语:"前半极透彻";他的另一篇课业论文《论秦汉重农抑商》同样文采斐然,得了95的高分,名列全班第3名,蔡元培评语:“偏于理论,文极畅达。”

李叔同(广平)在校课业论文:《论秦汉重农抑商》;获95分,名列全班第三名

此外,在南洋公学期间,李叔同打下了良好的外语基础。在蔡元培的指导下,李叔同翻译了《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时年33岁的总教习蔡元培,担任特班主要课程“专研科”及日文教学,执教期间与特班生朝夕相处,亲如长兄,以其学识渊博,教学新颖,对李叔同和特班生影响最深。据黄炎培回忆:“特班学生,每晚总有二三人到蔡先生房中谈话,蔡先生握手请坐,客气的很,谈学问时,旁征曲引,还关心到起居饮食,如家人父子。”又曾于清晨带领学生齐赴土山湾马相伯处习拉丁文。

年10月3日,南洋公学向盛宣怀呈报特班学年大考成绩表

(原件藏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

李叔同译著《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

(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王维军先生提供)

李叔同在南洋公学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愉快的读书生活。那时,学校成立了演说会,以爱国主义互相激励,传播新知识新思想,但有一个尴尬的问题,特班同学大都来自江浙一带,用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演讲,常遇到因发音不准而造成的笑场,李叔同来自北方的天津,讲的普通话相对标准,吐字也清晰,同学们纷纷请他当“口语教授”,按他的发音行腔学习国语,黄炎培就是其中一人。

李叔同特班同学黄炎培

为造就桢干大才,公学给予特班生较为优厚的待遇,月有津贴,食宿全免。特班设于上院,宿舍也设于上院三楼,据黄炎培回忆说:“南洋公学特班宿舍有一人一室的、有二人一室的。他独居一室,四壁都是书画,同学们很乐意和他亲近。书、画、篆刻、诗歌、音乐都有过人的天资和素养。”

李叔同(在校学名李广平)就读南洋公学时留影

李叔同等特班生住宿地——中院

然而,随着光绪二十八年冬(年11月)“墨水瓶事件”在南洋公学内引发的部分师生退学风潮,包括李叔同在内的特班生大都选择退学。

南洋公学是李叔同第一次系统接受近代知识教育的学校,他在艺术、法学、教育、哲学等领域所取得的造诣,与其在南洋公学教育经历有着重要联系。经过在南洋公学的读书和学习,李叔同实现了从旧式文人到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民主、爱国主义思想;当时公学的校园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也为李叔同从事话剧、音乐等西洋艺术作了铺垫。

李叔同油画代表作《船夫与灯塔》

李叔同静物作品

在沪期间,李叔同还认识了很多上海名流,常聚在一起切磋文学。时间长了,他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结为金兰,号称“天涯五友”,其交情可谓深厚至极。家中富有的许幻园爱才,看到李叔同一家租房住,就把自家房产“城南草堂”的一部分让了出来给其居住。

后来,经历了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后,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天气寒冷至极,当时的旧上海一派凄凉。许幻园站在李叔同家的门外,喊李叔同说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说完便挥泪告别,连李叔同的家门也没有进去。

此时的李叔同,望着昔日好友缓缓的背影,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凝视着许幻园,仿佛整个世界中只有他和许幻园的存在。看着许幻园一点点消失在路的尽头,李叔同才回过身,把门紧紧地关上,满含热泪写下了《送别》。

后来,这位渐臻于完美之境的大艺术家,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在杭州定慧寺出家,正式皈依佛门。他的后半生,叫弘一法师。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

以下是李叔同的部分书法作品,陈列在此次“品物游心”特展中:

李叔同楷书高阳台词页

此《高阳台·忆金娃娃》作于光绪三十二年(年)。早年间,李叔同与津、沪的伶人、名妓、歌女交往颇多,如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名妓谢秋云、朱慧百、李苹香,等等。年,李叔同前往日本留学,这首词应该是他久未见金娃娃而忆作。夏丏尊(‐年),名铸,字勉旃,后改字丏尊,号闷庵,浙江绍兴上虞人,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他是李叔同生平最重要的知交,此页乃李叔同年书赠之作。

李叔同行书地藏本愿经轴

年,三十七岁的李叔同因身体不佳,见日本杂志介绍以“断食”来修养身心之法,遂生入山断食之念。此年冬,遂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并书《断食日志》。返校后坚持素食,并时时受马一浮熏陶,对佛教“渐有所悟”。年春节期间,李叔同在虎跑寺度过,并拜了悟和尚为师,作在家弟子,名演音,号弘一。后于农历七月十三日在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九月,入灵隐寺受比丘戒。此轴书《地藏本愿经》一段,乃因好友夏丏尊丧父之故书赠之。其时间正在九月到灵隐寺受比丘戒的时候。此时的书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魏碑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隶书和章草的趣味。结体严谨而不失流动,庄重而兼有活泼,善用浓墨枯笔,因而显得丰茂而老辣。

李叔同楷书四字轴

此幅书“大觉去尘”四大字,乃赠夏丏尊之作。李叔同书法楷书学魏碑,笔势开张,浑厚朴茂,又不失跌宕灵动。年,李叔同生母王氏逝世,加上国运衰微,社会动乱,他遂自号“哀公”。次年7月1日,首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年秋,他应经亨颐之聘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此轴即书于客居钱塘之后。

红尘有印“李叔同”,

出世之外映“弘一”。

“今宵别梦寒”,

弘一法师的一生尘缘,

恰似疏林晚钟,

在精神的时空中回荡、延伸。

资料来源:

欧七斤、盛懿《出旧入新: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对李叔同的影响》;

王宗光主编、欧七斤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一卷;

盛懿《出旧入新:李叔同在南洋公学特班》;

朱恺《李叔同的“南洋”学缘——以其与黄炎培、沈心工等人的交往为例》;

黄炎培:《四十年前在校求学之所得》,《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辑,第57页;网络

编辑:胡了然梁月

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yswh/yswh/13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