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何没有中断樊志民教授说不

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樊志民说:一个文明能在世界文明之林里屹立数千年,它肯定有一些非同寻常的地方!

樊志民不仅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而且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主任。那么樊教授到底是历史学家还是农业学家呢?他幽默的说,“我是两栖的。”今天让樊教授带我们解锁五千年文明未曾中断的密码。

在了解中华文明之前,先来问问大家知道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是哪五谷吗?现代社会大家重养生,总是说多吃五谷杂粮有益身体健康,但真要说出是哪五谷90%以上的人就沉默了。在此就不卖关子了,五谷即黍、稷、菽、麦、稻。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中国文明在世界古国里面是唯一一个得到延续和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的文明为什么没有中断呢?樊教授的观点是:中国的农业没有犯颠覆性的错误,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可能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我们独具的自然禀赋

从地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四大文明古国的河流流向的差异,其他国的河流如古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的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等流向基本是是南北向,唯有中国的河流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流向是东西向。

南北流向的河流垂直于纬度,河流的上、中、下游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而平行于纬度的河流,种植相同的农作物。比如山东、河南、甘肃的农作物都是以小麦等为主。

许多不同的农业类型放在一条河流里面,在历史早期经常会形成一些矛盾和冲突。而其后果就易导致文明毁灭。而在东西向河流成产同一类型农作物,无论哪一地区有粮食歉收,都可以相互补给,利于生存。

二:我们智慧的生存理念

老祖宗在很早之前就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业,养之者天也。这三要素围绕着我们人类、动物、植物,构成一个铁三角的关系。地是生万物的,天使养万物的,而人类在这关系里面起了一个组织管理照料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类在与万物相处的过程当中,没有把人当成万物的主宰。

在农业中,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农民有理性的判断。农业是一个磨练人的耐性地产业。当农作物种下去以后是漫长的等待过程,在此期间还要耐心的照料管理,不能拔苗助长。在我们应对世界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看作是可以征服和改造世界的。

三:我们强大的更新、完善能力

我们有一句俗语: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着牧,陆处者农。这是中国人因地制宜的最高境界的表达。像中原的旱作,江南的稻作。农业如此,饮食也是如此。北方面食,南方的水稻,陕西的羊肉泡馍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我们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这就是《齐民要术》中说的“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成功多”,顺势而为。

我们的祖先把中国的水稻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家,又从其他国家引入作物。不断更新和完善。

五千年文化没有中断,这就是大家常讲的文化自信吧!樊教授说,我们可以不知农,不事农,但不要轻农。中华文化发展史与农业有密切的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ongmeijiaju.com/etys/etys/15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